田涛、吴春波著《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》,田涛著《华为访谈录》,吴春波著《华为没有秘密》,林超华著《任正非传》,唐岛渔夫著《华为生存密码》。
任正非是这样批评华为招聘现象的:“现在录用一个员工,像选一个内衣模特一样,挑啊挑,可结果不会打仗。”
对公司负责,也要对员工负责,“一个青年的青春是有限的,耽误人家几年,对得起人家吗?”这是任正非要求招聘机构整风时的表态。
没错,华为虽然高压力,但也是高薪酬高待遇,只要能扛得住压力,不管你是出身寒门还是刚毕业一穷二白,你的努力基本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了。
这种任正非口中的“大呼隆招聘”下难免会有“面试不深刻,导致大规模进人又大规模走人”的现象出现,但这显然不是任正非和华为所希望看到的。
在华为高管有关招聘优化的文件中,任正非提出要求:我们要不断充实队伍,也要选对需要的人,人家也需要选对人生的道路,请各招聘机构适当整风。”
“现在录用一个员工,像选一个内衣模特一样,挑啊挑,可结果不会打仗”。任正非希望进来的新鲜血液,都是未来“能上战场”的华为奋斗者。
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,都是华为的“人才资源池”。在严把招聘关,保证应届生招聘质量、避免浪费人力成本的前提下,华为多年来持续每年招聘应届生不少于5000~6000人(硕士、本科毕业生为主)。
③、待遇上:对尖子生可以不强调多少级,工资可以有差异化,特别优秀人才的工资可以定高一些。当走到15级以后,再逐渐按照公司统一的薪酬框架标准。” (备注:2015年7月30日,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业务汇报上的讲线、高端招聘
早期华为的人才池,多以“两电”、“两邮”外加华中科技大学为主,乃至后来中科大等国内理工科院校,但学科仍主要聚焦在电子信息领域。
①、提高研究探索型人才需求:优化过往注重招收硕、本学生的应届生招收政策,合理扩大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数量;
②、专业走向多样化:调整过往单一聚焦电子信息领域生源的获取模式,进一步加大对于数学、物理、材料、生物、艺术、人文等多学科优秀生源的获取比例注重增加(2018年3月20日,《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.0总纲(公开讨论稿)》)。
。当然,除了年轻的新鲜血液,华为还吸引了“数学界诺贝尔奖”菲尔兹奖得主洛朗·拉福格等一批全球知名科学家的加入,共同为创造自己的标准探索前进。
“未来3~5年,相信我们公司会焕然一新,全部‘换枪换炮’,一定要打赢这场‘战争’。”(任正非2019年6月20日在EMT《20分钟》的讲话)
。”有“老华为”总结称,华为招人并不喜欢找那些所谓的名牌高校毕业生,一般会在211、985院校里的中等偏上的范围里挑选,尤其喜欢要那些出身贫寒、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。
。所以,华为员工极少有“官二代”、“富二代”、“拆二代”,大多来自“农二代”、“贫二代”,他们身上都肩负着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家庭命运的神圣使命。
华为管理顾问田涛,讲述了一个90后的案例:浙江大学双硕士,毕业时收到9份Offer,跨度从国家事业单位到金融机构再到民营企业,但他却和很多师兄一样,最终也选择了华为。
”。有些刚走出校门的青涩少年,哪里懂得那么多格局观,很多毫不犹豫地选了A或者B,而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D。
。华为的价值观是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”,相对于强调人才的技能,华为认为,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,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,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,胸怀有多大,天就有多大。
现在看来,华为在面试第一关设置的“小陷阱”,其实就是对人才格局的第一步筛选,不符合华为奋斗者价值观的,自然不是华为需要的人才。
”,正是这种能力,将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军,锻造成为能打仗的华为铁军,成就了华为,也成就了每一个华为奋斗者。这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,从你投简历准备进入华为那一刻起。